遇见伴游-交友陪游陪玩伴您旅行-深圳最真实的伴游平台!
伴游日记

跑步时脚步声太大或许就是你受伤的原因

日期:2022-01-26  点击:
  很多朋友说,他们跑的时候,脚步太响了,“吱吱呀呀”,脚步像牛一样沉重,像坦克一样跑过去,甚至每隔十米就能听到,所以听到之前真的没有看到任何人。
 
  不管你跑步的脚步有多响,都需要注意,因为这可能是你受伤的原因!
 
  哈佛医学院和哈佛医学院附属斯波尔丁医院国家跑步疼痛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的《哈佛公报》上:轻着地的跑步者很少受伤,而着地重、脚步响的跑步者非常容易受伤。
 
  经过哈佛大学教授艾琳戴维斯的初步分析,她把响亮的脚步声分为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超重的跑者在跑步时,脚在升降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外在表现就是脚太重,落地时发出很大的声响。第二,肌肉力量差的跑步者一般肌肉缓冲能力差,尤其是踝关节一些非常重要的肌肉力量较弱。跑步者通常会忽略踝关节的力量和稳定性。第三,脚跟着地的跑者要用脚跟着地面,着地的地方要更靠近重心,才能有效缓冲。脚跟着地时,前脚掌容易缺乏缓冲,拍打地面,容易出现脚步过大的问题。
 
  马拉松跑者和专业跑者大多用前脚掌着地,缓冲性更好,着地声音很低。原因是足弓、跟腱和小腿肌肉代替脚后跟吸收冲击力,但前脚着地需要极高的脚踝和小腿力量。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跑步者来说,他们大多是用脚后跟着地,所以戴维斯只研究用脚后跟着地的跑步者。
 
  戴维斯随后对这些跑步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研究,目的是找出:两年后,这些脚跟着地的跑步者中有哪些受伤了?哪些没受过伤?那些没有受伤的跑步者是怎么做到的?
 
  戴维斯和他的同事招募了249名女性业余跑步者(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伤)。他们每周至少跑32公里,而且都是紧随其后。
 
  在这项研究的开始,这些志愿者被要求在测力计上进行步态测试,并记录每一步的影响。
 
  持续了两年。在此期间,志愿者被要求每月完成一次在线问卷调查,以记录他们的受伤情况。两年后,戴维斯教授将这组跑步者分为两组:144人受伤,105人未受伤。两组之间的跑步者数量似乎没有显著差异。
 
  此外,戴维斯教授对这些跑步者做了更详细的分类,并进一步将其分为重伤需要临床治疗的跑步者和两年内从未受伤的跑步者。他们仔细比较了这两种跑步者的步态生物力学特征。最重要的步态特征数据是垂直撞击率。
 
  简要说明什么是垂直冲击率。在跑步的过程中,脚每一次接触地面,必然会对地面产生巨大的冲击。这时,地面会有相等和相反的力,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地面反作用力。
 
  图为落地时地面反作用力的变化。着陆时的总力大约是重量的两倍。斜线代表着着陆时冲击力的变化速度。斜线越陡,冲击力增加越剧烈,冲击力增加越慢,越柔和。
 
  戴维斯教授发现,这两种类型的跑步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垂直撞击率有很大的不同。受伤跑者的垂直撞击率很高,而从未受伤跑者的垂直撞击率相对较低。
 
  因此,戴维斯教授认为落地重量可能比落地位置更重要。
 
  本研究表明,受伤跑者和未受伤跑者落地时的总冲击力几乎相同,但垂直冲击率与冲击力不同,反映了冲击力的变化速度,也就是说落地极重,冲击力有一个短期峰值;落地依然很轻,冲击力慢慢柔和的出现。
 
  戴维斯教授认为,非受伤跑者的所有垂直撞击率都较低,落地较轻,因为他们充分利用脚踝、膝盖和臀部的肌肉进行缓冲,而那些受伤跑者,也就是跺脚(大声落地)的人,非常僵硬,缺乏缓冲。
 
  垂直撞击率普通跑者是察觉不到的,但如果改成触地时间,跑者往往能理解。重着地往往伴随着过长的着地时间,轻着地则着地时间短。
 
  一般来说,跑步时脚着地时间为1/4~1/3秒,两种落地方式相差只有50毫秒。戴维斯教授说,虽然时间差如此之短,但如果重复数千次,微小的差异加起来就会有一点,最终导致跑步受伤。
 
  在戴维斯教授的研究中,从未受伤的女性志愿者非常轻柔地降落,她们像漂浮在水上一样奔跑。然而,这不一定与体重有关。重跑者仍然可以轻着地,轻跑者也可以重着地。
 
  哈佛大学的这项研究充分表明,轻柔落地可以降低跑步受伤的可能性。软着陆趋向于更快的步频,发现最佳的步频在每分钟180-190步之间,此时着陆声比较柔和。至于是前脚着地还是脚跟着地,本身就没那么重要。
 
  因此,跑步者不妨在跑步时摘下耳机,听听你的跑步声音,不要成为“跺脚”的跑步者。

精彩阅读

Copyright © 2015-2021 TWBY Inc.遇见伴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30173号 网站地图